學校文化的功能
學校文化作為一種教育機構的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導向功能、
激勵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和品牌功能,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檢釋功能、創(chuàng)造功能和輻射功能。正因為學校文化能夠在促進師生教學、
管理學校事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才使得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學校文化的
建設工作。
一、學校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導向功能
學校文化中最深層的是其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是組織內所有成員共
同遵守與推崇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這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
學校文化的導向功能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首先是樹立學校組織行
為的價值觀,然后是明確學校的目標及行動過程,最后是制定相應的規(guī)
章制度。學校文化中的價值觀文化為師生確立了內心推崇的信念,學校
文化中的行為文化為師生的行動提供了榜樣和范本,學校文化中的制度
文化又為師生提供了所應遵循的尺度。
學校文化導向功能的內在機制,是個體文化與校園群體文化在文化
活動中的同化和順應。作為一種群體文化,學校文化既反映了社會對學
校文化主體的期待,又反映了學校文化主體的共同愿望。學校文化不斷
汲取其他各類文化中的養(yǎng)料,將其納人自身的結構體系之中,從而充實、
豐富、完善自己。同時,每一學檸文化的卞體在學校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下琢
漸地轉變,把學校文化的精神同化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并且,只有他們
順應這種群體文化形態(tài),不斷調節(jié)自己的思想行為,才能逐步縮小個體
目標與群體目標的差距。而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校文化導向
功能的體現。
(二)激勵功能
學校文化的激勵功能是指學校文化能夠適應主體的需要,引發(fā)主體
的動機,最終形成主體指向目標的行為的功能。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分為包括維持生命的需要、安
全的需要在內的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和包括情感與歸屬的需要、被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內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學校文化主體的低層
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要。
良好的目標本身就能促進學校文化主體的自我實現:適宜的目標既
能激發(fā)主體的內驅力,又不會挫傷其積極性。學校中存在很多類似的目
標因素,如:學校的升學率、學生的成績、教師的科研情況等。
正由于主體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又存在自我實現的目標,所以,只
需在二者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便能產生學校文化主體積極向上的動機和行
為。學校文化能夠在合理滿足師生員工需要的基礎上,形成各種文化環(huán)
境誘因,促使他們產生并維持努力的行為動機。在此過程中,學校嚴謹
的教風、勤奮踏實的學風、公平公正的管理,都成為推動學校文化主體
積極上進的有力保障。
(三)凝聚功能
學校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其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學校文化主體共
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學校全體共同構建、具有高度價值認
同度的文化。這種文化是適應主體內心需求的,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在
公平、民主的領導方式下,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在明確的目標
指引下:學校文化主體會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潛力,使學校文化發(fā)揮
整體功效。學校的凝聚功能表現為:學校組織與屬下團體、團體與團體
之間的關系是親密合作的;學校組織對屬下團體、團體對個人有很強的
吸引力;個人對團體和學校組織有很強的認同感與向心力。學校的凝聚
功能得以產生的基礎在于:第一,學校文化為學校成員的凝聚提供堅實
的精神基礎一一目標、價值、理想、信念、共識、同感等;第二,學校
文化為有效解決學校內部矛盾與沖突提供了正確的準則和良好的氣氛;
第三,學校文化為學校成員提供了多方面心理滿足的條件。
學校文化凝聚功能的高低,取決于個體對群體文化的認同度。若所
有成員高度認同學校文化,則會在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主動、積
極地維護學校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此時,則實現“人心齊,泰山移’,
“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功效。學校領導的作用應該是引領創(chuàng)造一種高
度被認同的文化,從而實現一種“無為而治”的領導藝術。
(四)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指學校文化能釋放出強大的心理制約力量,使學校文化
主體接受必要的約束,使個體行為符合共同準則。學校文化的控制功能
包括硬性控制和軟性控制兩種。硬性控制是指由學校制度而導致的,個
體不得不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一旦違反,則會受到相應處罰;軟性控制
是由學校內部輿論造成的,個體也許未違犯制度,但是若觸犯群體的價
值觀,則會在輿論、道德方面受到譴責。通常情況下,軟性控制比硬性
控制的作用更大,因此,良好學校文化的形成,必須注重良好的教風、
學風和領導方式的建設,形成良好的軟性控制力,使個體積極主動地將
自身的目標、行為靠攏組織目標、組織行為。這將極大的有利于學校的
管理。
(五)品牌功能
組織文化的概念,先于企業(yè)中提出,后延伸到事業(yè)單位中。企業(yè)文
化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其品牌功能,良好的企業(yè)文化能使企業(yè)的消費者
群對企業(yè)本身及企業(yè)的產品產生極強的信任感,進而打開企業(yè)市場,為
企業(yè)謀求更高的收益。
學校文化也具有相應的品牌功能。良好的學校文化可以增強教師、
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感,從而為學校贏得更多優(yōu)秀的師資和生源。
這些教師和學生在感受到學校文化的底蘊后,又會為之宣傳,進一步擴
大學校影響,從而給學校帶來一定的品牌效應。學校文化的這一功能,
隨著教育領域內競爭的日漸激烈,也會日益明晰和重要起來。
二、學校文化的特殊功能
(一)檢釋功能
所謂“檢釋功能”即“檢儲”和“設釋”功能。學校文化賴以生存
和發(fā)展的基本素材是對歷史和現存文化進行繼承和選擇的結果。借助于
校園文化的檢釋功能,歷史文化的擅變過程成為人類有意識的可控的文
化發(fā)展過程,而現實文化則從相對自發(fā)無序變?yōu)樾@文化的自覺有序。
檢儲功能是指學校文化作為文化發(fā)展的“中轉站”,不會包含自古以
來人類文化的所有方面,而是會有選擇地接受與包容。從人類文化到學
校文化是有所篩選的,在經過檢索、加工、登記和儲存之后,學校文化
得以形成和延續(xù)。而篩選出來的內容,即文化內涵,則是人類幾千年歷
史中的思想與理論的精華部分。學校文化檢儲功能的實現則通過以下三
個方面來進行:1.通過課程和教材來選擇;2.通過教師群體來選擇文
化;3.通過培養(yǎng)目標來選擇。
診釋功能是指學校文化的主體不斷的對學校文化進行澄清與評估,
并賦予它們獨特的學校文化的內涵,使其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也使學校
文化呈現不同的類型和多重選擇性。學校在引進外來文化時,會在自身
以有的學校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同化、吸收,重新建構自己獨有的文化
體系。
(二)教育功能
學校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其有別于其他亞文化的最重要的方面。其他
組織可能也會涉及教育功能,如企業(yè)組織會給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基
金會組織會教導員工富有愛心、家庭會教育孩子學習做人。但是,沒有
任何一種組織機構能像學校一樣,將教育功能發(fā)揮的如此淋漓盡致。學
校文化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有三個顯著特點:
第一,是持續(xù)不斷的。學校文化發(fā)揮教育功能的時間貫穿學生在校
的所有時間,無論是課堂的知識傳授,還是課外的興趣小組、文娛活動,
都蘊含著對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的教育。而企業(yè)的培訓可能只
存在于人職后或者在職的某段時間。
第二,是有明確計劃的。學校文化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是有明確計劃的,
何時何地完成什么樣的任務,教育對象、教育方法、教育目標、教學手
段、教學技巧都會在事先安排好。比較而言,家庭教育不會有如此明確
的教育計劃。
第三,使人社會化的教育功能。學校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啟迪思
想的教育功能,還承擔著使人社會化的功能。正如杜威所言,“學校即社
會”,學校不等同于社會,它是經過過濾后、凈化了的社會,通過學校組
織的各種活動,使學生與社會相接觸,形成一定的職業(yè)觀,使自然人轉
化為社會人。
(三)創(chuàng)造功能
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造功能是指學校文化主體能夠在歷史與現實文化檢釋
評估的基礎上,借助于旺盛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使校園文化得以順利地完成
本系統(tǒng)的轉化,從而由一種質態(tài)飛躍到另一種質態(tài)。以前,學校的功能
更主要的是消化吸收一代代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并進行傳授,教導
學生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但是,
現在隨著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校本教研作用的日益重要,基礎教育學校不
再只是一個傳承知識的場所,而逐漸成為了教學與科研并重的場所。學
校文化的發(fā)展進步,需要在吸收、傳承功能的基礎之上,不斷地發(fā)揮文
化的創(chuàng)新功能,才能得以實現。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造功能,可以使學校在傳
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研發(fā),從而發(fā)掘出對自身文化有作用的精華加以消
化吸收,不斷地重構、優(yōu)化自身的文化體系。這樣才能使學校在當今強
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屹立在地區(qū)、國家,甚至是世界的強校之列。
同時,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造功能也能更好地滿足學校師生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需
要,維持較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學校健康、快速地發(fā)展。
(四)輻射功能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具有其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同時,
也具有外溢性,這里所說的輻射功能是其外溢性特征帶來的一種功能。
具體來說,是指學校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可以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反作
用于社會文化的功能。學校文化發(fā)揮輻射功能的方式有三個:第一,人
才輻射: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受到學校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將帶上學
校的文化烙印,形成有別于其他學校出來的學子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他們畢業(yè)后步人社會,會將自己在學校形成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通過與
別人交往而傳播開來,并對社會大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第二,精
神價值觀輻射:學校中的精神文化,如大學中的學術自由、教授治校的
思想等,直接通過兩所學校之間的溝通和學習,而對學習者一方的文化
造成沖擊,進而重構自己的學校文化,慢慢地該種學校文化就擴散開去,
不僅可以擴散到其他學校,甚至可以傳人其他機關部門,進而引起固有
組織文化的變動,形成新一股文化思潮。第三,組織結構輻射:學校組
織結構的變化,如大學的院、系、所等的變化,可能引起其他學校組織
結構的變化。而這種方式主要起源于高等院校,因為大學專業(yè)的多樣,
導致大學院系所數量的龐大,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同時高等
院校對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普遍較高。因而,一旦有學校形成一種高效的
組織結構,那么大部分學校將積極地對自己學校組織結構進行改造,進
而對社會上其他的部門(如政府機關部門等)帶來一系列改革變化。而
這一過程正好就是學校文化輻射功能的表現。
——本文轉自由余清臣和盧元凱主編的《學校文化學》,如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看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