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那么我們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yōu)槭裁唇虝?教育學家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可以看一下以下的觀點:
1.進步的目的。以小學為例,目的是讓小學生具有進人初中需要的知識技能。中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他們進一步學習或者培訓所需的知識技能。
2.第二類的目的,可以視為第一類的分支,就是幫助學生符合正式的標準。學前班要幫助學生順利地通過人學考試,進人公立學校。中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成功地獲得他們的學歷證書和深造機會等。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人們獲得良好的學位等。
3.我們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生存的基本能力—獲得并進行工作所需的技能或者開創(chuàng)個人事業(yè)的能力。
4.基本的生存能力并不是學校要幫助學生掌握的唯一的生活技能,其他的類似于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率的人,如何健康的生活,管理自己的財務,養(yǎng)育下一代等,這些也是普遍的教育目的。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5.上面提到的目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關于學生的未來的。此外,還有關注于學生現(xiàn)狀的目的。學校設定的目的通常是要教授學生他們現(xiàn)階段課程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教育他們平等地對待他人,反對欺壓等。
以上目的考慮的首先是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這是西方自由傳統(tǒng)的典型體現(xiàn)。如果你看看上面的目的,尤其是具有這類傳統(tǒng)的學校,你通常會看到他們會這么說“我們旨在幫助每個學生發(fā)揮其個人最大能力”。
(A)想想你自己接受的教育。想想你的老師給予以上的每個目標多少關注,你所在的不同學校,教育目的有多大的差別,同一所學校中,教師間對教育目的的觀點有多大的差別,
(B)你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你應該給予以上不同的教育目的多少關注?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研究與學生個體相關的教育目的。但是,也可以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例如,社會可能希望保證文化遺產(chǎn)可以傳承到下一代,也可能會希望年輕一代可以精通本國的歷史、地理、習俗和傳統(tǒng)。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社會對于教育的期望僅僅是個人目的的不利的一面。就像我們希望學生成為一個具備工作能力的人,那么我們就希望社會擁有技術熟練的勞動力。我們可能希望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健康的生活,從而幫助減少社會人口的疾病問題。
但是,我們并不能簡單地下一個結(jié)論,認為個人角度對教育的期望和社會對教育的期望總能夠殊途同歸。有時候它們各自的著重點差異巨大。舉例來說,社會可能希望將其文化遺產(chǎn)傳遞給下一代,這并不是為了學生個人的好處,而是為了社會的發(fā)展。很多社會的目的都是基于一個理念,認為教育在保持和推動社會和諧中起著關鍵作用。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想,教育目的應該是處于一個連續(xù)線的某個位置,一邊是個人目的,一邊是社會或者社團。
這里我們將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講,這個也同樣可以應用在特定的團體,例如宗教組織或者民族組織。事實上,通常學校作為一個組織,往往有它渴望保留下去的傳統(tǒng)。
將教育目的分類的另一依據(jù)是看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變革。有時教育的目的是保持傳統(tǒng),例如確保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不會消失,生存技能一代代地傳下去或者歷史不會被遺忘。圣誕節(jié)表演的學校的歷史劇目通常都起到這個作用。
另一方面,教育有時也被視為改革的代言人。例如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教育可以介紹新的農(nóng)業(yè)技術或者是對抗疾病的方法。在西方,企業(yè)教育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種教育的一個目的就是鼓勵學生思考,如果他們要開設新的公司,他們會做出什么不同的舉措。而且鼓勵學生進行批判式思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教育家通常認為學生學習社會的傳統(tǒng)很重要,但是學會挑戰(zhàn)這些傳統(tǒng)同樣重要。